雨華再集  人身之優點

濟公活佛著

 

六道輪迴,人身難得。人身有何優點,茲分述如下︰

(一) 人性---眾生之中,以人性最靈易悟。人之自性,得天獨厚,特

    別賦予佛根。祗因塵慾所染,執迷不見。若從自性中

     悟諦知真,轉眼成佛。

(二) 智慧---人身另一種優點,就是智慧,亦所謂靈性。智是能知

    善,慧是能修行。

(三) 慚愧---亦所謂知耻。又是人身獨具。人能知耻,對于精進方

     面,具有莫大幫助。修行不知精進,等於航船不

     知水性,行來行去,都在水中央。欲達彼岸,難之又難

     。知耻就足以鼓勵精進。

我輩今世既能得到人身,這是幾世修來,得來并不容易。若不趁今生修行,豈非如入寶山空手回?

 

 

轉︰
http://boktakhk.pixnet.net/blog/post/26448801-%E9%9B%A8%E8%8F%AF%E5%86%8D%E9%9B%86%E3%80%8C%E4%BA%BA%E8%BA%AB%E4%B9%8B%E5%84%AA%E9%BB%9E%E3%80%8D

文章標籤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世因果經

 

爾時,阿難陀尊者,在靈山會上,一千二百五人俱。

 

阿難頂禮合掌,遶佛三匝,胡跪合掌,請問本師釋迦牟尼佛:「南閻浮

 

提,一切眾生,末法時至,多生不善,不敬三寶,不重父母,無有三綱,五

 

倫雜亂,貧窮下賤,六根不足,終日殺生害命,富貴貧窮,亦不平等,是何

 

果報?望 世尊慈悲,願為弟子一一解說!」

 

佛告阿難,與諸大弟子言:「善哉!善哉!汝等諦聽,吾當為汝等分明

 

說之,一切世間,男女老少,貧賤富貴,受苦無窮,享福不盡,皆是前生因

 

果之報,以何所作故?先須孝敬父母,敬信三寶,次要戒殺放生,念佛布施

 

,能種後世福田。」

 

佛說因果偈云:

 

富貴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有人受持者,世世皆福祿。

善男信女聽言因,聽念三世因果經,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語莫非輕。

今生做官為何因?前世黃金粧佛身。前世修來今世受,紫袍金帶佛前求。

黃金粧佛粧自己,衣蓋如來蓋自身。莫說做官原容易,前世不修何處來?

騎馬坐轎為何因?前世修橋補路人。穿綢穿緞為何因?前世施衣濟貧人。

有食有穿為何因?前世茶飯施貧人。無食無穿為何因?前世未捨半分文。

高樓大廈為何因?前世施米濟貧人。福祿具足為何因?前世造寺建涼亭。

相貌端嚴為何因?前世鮮花供佛前。聰明智慧為何因?前世誦經念佛人。

嬌妻妾美為何因?前世佛門結善緣。夫妻長守為何因?前世幢旛供佛前。

父母雙全為何因?前世開籠放鳥人。養子不大為何因?前世皆是恨世人。

今生無子為何因?前世厭恨人兒孫。今生長命為何因?前世買物多放生。

今生短命為何因?前世宰殺眾生身。今生無妻為何因?前世偷姦人女妻。

今生守寡為何因?前世輕賤丈夫身。今生奴婢為何因?前世忘恩負義人。

今生眼明為何因?前世施油點佛燈。今生眼瞎為何因?前世多看淫書人。

今生缺口為何因?前世多說是非人。今生聾啞為何因?前世惡口罵雙親。

今生駝背為何因?前世譏笑拜佛人。今生曲手為何因?前世打過父母人。

今生豬狗為何因?前世存心哄騙人。今生多病為何因?前世幸災樂禍人。

今生健康為何因?前世施藥救病人。今生坐牢為何因?前世見危不救人。

今生餓死為何因?前世笑罵乞丐人。被人毒死為何因?前世攔河毒魚人。

零丁孤苦為何因?前世惡心侵算人。今生矮小為何因?前世鄙視各佣人。

今生吐血為何因?前世挑撥離間人。今生耳聾為何因?前世聞法不信真。

今生瘡顛為何因?前世虐待畜生身。身生臭氣為何因?前世忌妒他人榮。

今生吊死為何因?前世損人利己人。鰥寡孤獨為何因?前世不愛妻兒人。

雷打火燒為何因?前世毀謗出家人。虎咬蛇傷為何因?前世多結冤仇人。

萬般自作還自受,地獄受苦怨何人?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

不信三寶多施捨,但看眼前受福人。前世修來今世受,今生積德後蔭人。

若人毀謗因果經,後世墮落失人身;有人信行因果經,福祿壽星照臨門;

有人推介因果經,代代吉慶家道興;有人常帶因果經,凶災棋福不臨身;

有人講說因果經,生生世世得聰明;有人讀誦因果經,來生到處人恭敬;

有人印送因果經,來世便得帝王身;若問前世因果經,迦葉布施獲金光。

若問後世因和果,善星謗法地獄因。若是因果無報應,目蓮救母是何因?

若人深信因果經,同生西方極樂人。三世因果說不盡,龍天不虧善心人。

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喜捨萬文收。與君寄在堅牢庫,世世生生福不休。

若問前生因,今生受者是;若問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文章標籤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雨華集

38-鹽

濟公活佛著

 

鹽之為物,盡人皆知其為卑不足道之普通物品。若就其功力而言,則有舉足輕重之關係,珍饈百味,雖稱上乘,若無鹽為之調味,則必淡而乏味,是則鹽之力量可以想見。

 

惟於盛饌登枱各人嘗試之後,祇有力讚某菜之美,某菜之妙,對於厥功最偉之鹽則隻字不提,真令人為鹽大呼不值。而鹽則功成身退,此則鹽之器量更值得欽佩,不獨此也,鹽之功不祇限於調味,更有防腐作用,任何肉類有鹽拌之可以久藏不壞,而於人體又能增加力量及熱力,在任何角度看來,鹽均為有益,其地位雖卑不足道,而其功力則居上乘。

 

故為佛徒者,應有鹽一般之精神,鹽一般之量度,一心助人而不求功。參加於某一場合中而有防腐之功,不令此場合變質,處處有益於人而不求名利。

 

切不要學芫茜蔥,祇知高高在上,居於每簋肴饌之頂,在外表觀之,青青綠綠,似甚美麗,然食者於下箸之時,多先將其剔去,未必入口,是則芫茜蔥,亦僅金玉其外,不切實際,又何能與鹽之比。

雖然芫茜之為物,僅屬無才自高,仍未足為害,最下乘者為醋,一簋美味之肴饌,偶爾加以幾點醋,則全盤變味,甚而不能入口,其害尤甚於芫茜多矣。

 

社會之中,佛團之內,多有此三種人,一為鹽,二為芫茜,三為醋,應慎自選擇為之。話又說回頭,鹽既有如許好處,然則如何去學,且觀鹽之前身,鹽本為海水,因水性柔和,平滑無稜,無固執之體,載之以圓則圓,載之以方則方,處之於大洋中,亦僅容身,置於一甌一瓶之中,亦晏如也,為人若此庶幾矣。

 

 

 

 

文章標籤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