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故事小品 (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一個小男孩在學校的走廊毆打同學,剛好被校長撞見。

校長於是要求小男孩,在特定的時間到校長室報到。小男孩乖乖照辦,但是,時間到了,卻不見校長的蹤影,過了幾分鐘後,校長才姍姍來遲。

小男孩縮著脖子,準備接受校長的一頓痛罵。不料,校長卻給了他一顆糖果,拍拍他的頭說:「你很準時,但我卻遲到了。為了表示歉意,我給你一顆糖果。」

校長又說:「聽說你打同學,是因為看不慣他欺負班上的女生,是真的嗎?」

小男孩點點頭,校長又給他另外一顆糖果:「這樣可以證明你是想保護弱小,值得嘉獎。」

然後,校長又想起什麼似的,再給孩子一顆糖果:「還有,我制止你的時候,你馬上就住手了。我想你其實是一個聽從師長教導的好孩子。」

聽到這裡,小男孩心裡又感動,又慚愧。他忍不住對校長說:「校長,打人是我不對,請您懲罰我吧!」故事中這個充滿智慧的校長,是中國的教育專家,陶行知先生。

文章標籤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6)自願下地獄的富翁 (一念善與一念惡)  寧為眾生下地獄

 

小鎮上住著一個家財萬貫的富翁,他的心地非常善良,常出錢為地方造橋鋪路,也從不吝於幫助窮苦人家。因此,當地的居民都非常推崇、尊敬他。於是討厭看到人間和諧私魔鬼,決定來到人間,迷惑富翁的心智。

 

某天晚餐過後,富翁突然看見一陣炫目的金光,光茫湊散後,出現了一位天使。其實,這是魔鬼為取信於富翁,特意喬裝成天使。不知情的富翁信以為真,馬上虔誠的跪了下來。「假天使」心裡竊笑,假裝著很親切的把富翁扶起來。

 

「假天使」告訴富翁:「你做了很多善事,天父都看在眼中。」

 

富翁謙虛的說:「不敢當,只不過是一點兒微不足道的小事罷了。」

 

「不過,天父想提醒你,若你繼續這樣幫助別人,子孫將無法得到任何財產!難道你不會心疼嗎?」

 

「一點也不會!」富翁想也不想,肯定的說:「我希望子孫能靠自己的力量,付出辛勞賺錢。我的財富一毛也不會留給他們,我要用來幫助別人。」

 

「假天使」故意為難:「但上帝要我告訴你,不要再做好事了!因為做好事的人都會下地獄!」

 

「怎麼會呢?」富翁聽了非常吃驚。

 

「假天使」看富翁上鉤,便說:「不信我帶你到地獄看看!」隨即念了幾句咒語,轉眼間,富翁就來到了地獄。

 

富翁看到有個男人在地獄的惡火中痛苦掙扎,忍不住問他:「你為什麼會下地獄呢?」

 

火堆中的男子說:「因為我生前做了太多好事,所以遭受懲罰。」其實,這個男子是惡魔事先安排好,用來欺騙富翁的。富翁表情嚴肅的低下頭來沉思。魔鬼心想,我的計謀成功了,這下子,他一定不會願意再做好事了!

 

富翁突然問:「那麼,曾經受你幫助的人呢?他們也在地獄中嗎?」「不,他們都上了天堂。」

 

富翁突然開懷大笑,說:「那麼,如果我繼續行善,雖然死後會下地獄,卻有無數人能上天堂,真是太好了!」「假天使」這下完全被識破,他現出原形,並把富翁送回人間。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天,一個農夫經過一幢廢棄的房子時,突然聽到一陣微弱的哀號。農夫先是嚇了一跳,後來他鼓起勇氣,往哀號聲的方向尋找,竟然看到一個男子的手臂卡在石牆的縫隙裡,拔不出來。

 

那個卡住的男子看到有人來到,連忙發出微弱的呼救聲:「拜託你救救我啊!我已經困在這裡三天三夜了!」

 

農夫試著幫助男子拔出手臂,但卻徒勞無功。他只好回到村莊,號召了好幾個壯丁,一起帶著鐵鎚等工具,回到廢墟裡營救男子。一行人花了好大的工夫,才把石牆敲破,讓男子得以拔出手臂。

 

但男子脫困的瞬間,眾人卻都變了臉色──因為他們赫然發現,男子拔不出手臂的原因,是因為他緊緊握著拳頭;其實他只要鬆開拳頭,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脫困了!

 

大家都氣壞了,七嘴八舌地責罵男子:「搞什麼呢?你只要把手放開,不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嗎?不料男子不但一點歉意也沒有,還理直氣壯地說:「哎唷,你們不懂啦!不放手,我頂多餓個幾天;萬一我放手了,我可就要餓一輩子啦!」 大家面面相覷,不懂男子是什麼意思。

 

「我就老實告訴你們吧!」男子神秘兮兮地說:「前幾天我經過廢墟時,看到石牆的縫隙裡有個發亮的東西,湊近一看,真不得了,竟是一顆鑽石啊!所以我連忙把手伸進縫隙裡,雖然抓住了鑽石,手卻拔不出來了。但我又怕萬一鬆手,鑽石不知滾到哪兒去,那我豈不是虧大了!」

 

男子說完,緩緩打開堅握的手掌──只見他手中,確實握著一顆閃亮亮的東西,只是,那根本不是一顆鑽石,而只是一顆玻璃珠!

 

 

--真象與假象-

文章標籤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兩個臺灣觀光團到日本伊豆半島旅遊,路況很壞,到處都是坑洞。

 

其中一位導遊連聲抱歉,說路面簡直像麻子一樣。

 

而另一個導遊卻詩意盎然地對遊客說:「諸位先生,我們現在走的這條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窩大道。」

 

註:雖是同樣的情況,然而不同的意念,就會產生不同的態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決定權在你。

 

 

---苦與樂,好與壞,取決於觀點與角度。

文章標籤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個父親發現自已的兒子愈來愈愛慕虛榮,為了追求金錢,甚至動起歪腦筋,讓他十分擔心。可是,無論他怎麼苦口婆心地勸說,兒子都把他的話當做耳邊風。


有一天,父親突然把孩子叫進書房,說:「兒子,爸爸想通了。從今天開始,我不但不再干涉你任何事,還要給你一筆錢,隨便你愛怎麼用就怎麼用。」兒子聽到這番話,自然是喜出望外。


只見父親從抽屜裡拿出一張空白支票,在支票上金額的部分寫上「00000」,接著他抬起頭問兒子:「這樣夠了嗎?」 兒子不明白父親的用意,只是愣愣地看著父親。


「怎麼樣?你還覺得不夠嗎?那我再加一點吧!」父親說完,又低頭在支票上寫下更多的「0」。


然後他將那張寫滿「0」的支票交給兒子。「好啦,這筆錢隨便你用吧!」


「爸爸……」兒子狐疑地說:「不管你寫了再多的『0』,『0』依然都是『0』,沒有任何意義啊!」


「怎麼會沒有意義呢?」父親指著支票上一個個「0」,認真地說:「這個『0』是你追逐的虛榮、這個『0』是你渴望的財富、這個『0』是你夢寐以求的名聲……」


兒子漸漸明白了父親的用意,若有所思地望著爸爸。


父親拍拍兒子的肩膀,微笑地說:「孩子,若你不能在這些『0』的前面,加上一個『1』,那麼就算有千百個『0』,也都是枉然。而這個『1』,就是你的品德啊!」


--品德代表一切--

文章標籤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對兄弟住在貧民窟,過著三餐不繼的生活。有一天,哥哥作了一個夢,夢到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對他說:「你若想脫離貧困,就選在深夜,來到西邊的荒野上,而且不能帶任何燈火。記住,在那荒野上讓你流淚的東西,也將帶給你歡樂。」

這個夢讓哥哥躍躍欲試,小氣的他於是瞞著弟弟,趁著深夜來到了荒野。

由於他依夢中老人的囑咐,沒有帶燈,因此在伸手不見五指的荒野上,行走起來格外困難。

走著走著,他突然發出一陣哀號──原來他踢到一塊三角形的石頭,石頭的尖角弄傷了他的腳趾,讓他血流如注,痛得眼淚直流!

哥哥想起那老人說「讓你流淚的東西,也將帶給你歡樂」。於是他彎下身來仔細端詳,但無論他怎麼看,那都只是一顆普通的石頭。

哥哥很生氣,用力把石頭扔得老遠,然後就回家睡大覺去了。

過了幾天,弟弟亦作了一個夢──夢境跟哥哥的一模一樣。

弟弟邀請哥哥一起到荒野一探究竟,哥哥這才說:「不瞞你說,其實我之前作過一模一樣的夢,而且我也照做了。只是,我一點收穫也沒有,我勸你還是別白費力氣了。」

但好奇的弟弟,仍選擇了在深夜前往荒野。他跟哥哥一樣,走著走著,踢到一塊三角形的石頭,痛得淚流不止。但不同的是,弟弟把那顆其貌不揚的石頭檢回家,赫然發現在強烈光線的照耀下,那顆石頭竟然透出碧綠的光芒──原來,那顆石頭,其實是未經琢磨的翠玉!於是弟弟賣掉了玉石,賺得了一大筆錢,終於脫離了貧困的生活。

文章標籤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個男子非常有錢,是地方上相當有名的大富翁。但是,這個男子的人格其實有很大的缺陷──他不但非常小氣,而且還很小心眼,只要有人說他一句不是,他就要生氣好幾天。

富翁很了解自己的性格,為了怕所作所為落人口實,所以行事格外謹慎。

時常有乞丐到他家門前乞討,他其實每次都想拿掃帚趕走對方,但是,他又深怕鄉里的人批評他冷血無情,所以總是會施捨一點錢,並給乞丐一頓飽飯;地方需要造橋鋪路,上門募款,他心裡想的其實是「真討厭,干我什麼事」,但又怕落得「小氣」的評價,所以每次都忍痛掏出鉅款……。

他就這麼心不甘情不願地行善了一輩子,最後,富翁過世了,鄉里的人們聽聞這則消息,

都痛哭失聲,由於曾經受他幫助的人太多,前來送葬的隊伍綿延了好幾公里……。

大家談起富翁之死,全都感嘆地說:「真是可惜啊!這個世界再也找不到這麼樂善好施的人了!」

富翁其實一直懷著壞心眼的秘密,隨著他入了墳墓,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他其實根本不是什麼好人。

文章標籤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朝的王華是一位大學問家,中過狀元。他六歲的時候,在路邊兒上檢着一塊金子,他就坐在那兒等人家來找。後來,那個丟金子的人果然來了,他毫不猶豫的把金子還給了人家。那人覺得很奇怪,就問:「你為甚麼不拿走呢?」他就說:「金子並不是我的呀,我怎麼能拿走呢!」後來他的兒子王守仁也成了名,而且道德學問,也跟他父親一樣被人敬仰。所以人人都說,陽明先生之所以成為偉人,是由他父親教養而來的。

【心得小記】

王華的拾金不昧,中了狀元,代的斐度,本來一貧如洗,有天拾到一名貴翡翠玉帶,價值逾萬,但他一直等到失主回來,救了對方一家人,終於由餓死之面相,一變而躍居唐代宰相。深明大義的精神,終教育出一代的哲人王陽明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的人生,只有三天 (人生原來只有三天)

有一個男子覺得人生很沒有意思,對生命感到很沮喪,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有什麼意義。於是他去拜訪一個據說能預知未來的先知,想請他指點迷津。

他把自己對人生的無力感告訴先知,先知看看他,臉上突然出現惋惜的表情,說:「你的人生只有三天。」男子還想進一步追問,但先知卻不肯再多說一句話,只是不斷地嘆息。

先知的預言,讓男子非常驚恐,心想:「天啊!我的人生只剩下三天了,這還得了啊!」

該怎麼利用人生最後三天呢?他決定用一天的時間去旅行,想記住看到的美景;第二天他要去探訪幾個最好的朋友,一起回憶過去快樂的時光;第三天,他選擇陪伴家人,淚眼婆娑地跟他們告別..

突然間,他覺得以前的自己真傻,怎麼會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呢?明明還有很多該做的事沒做,有很多應該相聚的人還沒有相聚啊!他驚訝地發現,自己居然不捨得這個曾讓他厭煩的世界。

第三天深夜,他含著眼淚躺在床上,心想這一合眼,就要與世界永別了。

不過,隔天清晨,男子託異地發現,自己竟被清晨的雞鳴聲喚醒了。他猛然從床上跳了起來,狂喜地環顧四周,驚叫:「感謝老天!我沒有死!」

但是,先知的預言又是怎麼回事?男子心中浮現出疑惑,他又跑到先知跟前,問道:「您說我的人生只剩三天,難道您的預言錯了嗎?」

「不,我的預言沒有錯。」先知說:「我說的是『你的人生只有三天』,而不是『你的人生只剩三天』。」「有什麼不一樣嗎?」男子不明就裡。

「孩子,當然不一樣」先知微笑地說:「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三天,那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年知禮讓 ── 孔融

孔融東漢時候的人。他們一共有七個兄弟,他是老六。當他四歲的時候,每次跟哥哥們一塊兒吃梨,他總是挑小的吃。大人們問他為什麼專揀小的。他就回答説:「我年紀小,照理應該拿小的。」因此,同族的人都稱讚他懂得事理。

 

【心得記要】

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凡吟誦過三字經者,必能為之哴哴上口,自然吟出。這種實情,又讓孟子一再强調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辭讓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又得了一個明證。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11 Wed 2015 20:34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

洗不乾淨,看,她晾在外院子裏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

怎麼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

 

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衣

服洗不乾淨。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上的灰漬抹

掉,說︰「看,這不就乾淨了嗎?」

 

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戶髒了。

 

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是在找著別人的缺點,評論著他人的行為舉止,當你反觀自己的內心,你會發現很多的原因其實都在自己。何不多看自己,少去議論他人呢?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1/19/c6964.htm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孫叔敖是春秋時候的人。一天,愁眉苦臉的回到家裏,連飯都不想吃。母親問他為甚麼。

他就回答說:「今天我看見一條兩頭蛇,兩頭兒都有頭,我恐怕就要死了。」

母親又問他,現在蛇在甚麼地方。他就說:「我聽說,看見兩頭蛇的人就會死,我怕別人再看見,就把它打死,埋了。」母親聽了,就說:「那你還愁甚麼呢?做好事一定有好報的,你一定不會死的。」 果然,他後來不但沒死,而且做了楚國的宰相。

【心得小記】

迷信害人知多少,中國的古代傳說中以及曁成的傳統習俗中,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或典故,但也難免有部份參雜些牽涉迷信、不合理的成份,譬如說「死貓吊樹頭,死狗放水流」,這不但有碍瞻觀,並且因死貓、死狗暴屍腐爛所帶來的細菌,又不知要害死多少生靈呢?尚有其他如「河伯娶妻」的迷信,更不知冤死了多少年輕貌美的少女。

本篇小故事,便說明了孫叔敖如何破除迷信的一個實例。仁慈的他在傳統迷信的觀念下,他從小勇於去擔負捨己救人的大業,終能在日後,以宰相之職,貢獻更多的世人。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奮力抗勁敵 一- 汪踦

古時候,國跟國打仗,跟看着國就要被打敗了。這時候,國的陣地裏忽然有個名叫汪踦的小孩子,拿着刀衝上去。國人一看,一個小孩都這麼愛國,不怕死;就也跟着衝上去。結果, 國反敗為勝,竟把國打了個大敗。汪踦究竟是個小孩,雖然很有勇氣,怎麼能抵抗強敵,終於被國人殺死了。

國人要用大人一樣的葬禮來埋他,又怕不合禮節,就去問孔子

孔子說:「他既然能跟大人一樣的拿着刀去打仗;用大人的禮節來埋葬他,又有甚麼不可以呢?」

【心得小記】

「執干戈以衛社稷」是保家衛國,精忠報國的表現,古人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意義便在此。以汪踦一位十一歳的小孩,竟能本「愛國不輸人」的精神,殺敵報國,誰說孩童不能救國呢?

畫城習攻守 ── 薜世雄

隋朝有個很能打仗的將軍,名字叫薛世雄。小時侯,常常跟一羣小孩子們在一塊兒玩打仗的遊戲。他在地上畫一個方形兒當作城,教小孩們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人守城,一部分人攻城。孩子們都很怕他,誰也不敢違背他的命令,動作都非常有秩序,他父親見了都覺得很奇怪。後來他在戰場上立了很多戰功,隋煬帝的時候,做了御衛大將軍。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葚感匪賊 ── 蔡順()

朝時候,王莽篡位,法令又嚴又雜,老百姓活不下去,很多人都當了強盜。

那時候有個叫蔡順的孩子,因為父親死了,家裏的生活非常苦。他很孝順母親,毎天都想盡方法去找食物給母親吃。正是桑樹結葚的時候,蔡順就出去採桑葚。一小隊強盜發現蔡順拿着兩籃桑葚,搶過去就要吃,卻發現一籃桑葚全是黑的,另外一籃全是紅色的,就問他為什麼要分開放?蔡順說:「黑顏色的桑葚甜,是預備給我母親吃的,紅的味酸,是我自己吃的,所以要分開放。」強盜被他的孝心感動了,不但還了桑葚,還送他給三斗白米。

【心得記要】

中國的史傳中有數樁以「誠」以「忠」以「孝」來感動盜匪的故事,流傳的較普通的是:

(1)荀巨伯的訪友  (2)張獻忠見婦人的義行

由此更證明義行是足以感人最深的。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廿四孝」這本書的作者是元朝的郭居正,它是影響中、日、韓、越四國民間至深的一本人物記傳專輯,描述中國廿四位孝子的感人故事,其中孔子的學生中就佔了三位(註一),此其中最引人討論,讚嘆再三的便是「母在一子寒」的閔子騫了。


閔子騫,本名叫損,春秋時代的魯國人,生性最為孝順友愛,也是孔子的七十二賢人之一。


他小時候,母親就去逝了,父親再續弦,後母亦連生了兩個弟弟。父親在朝為官,寄些上等綿絮回家盼其妻能為三子平均分配,以禦嚴冬的酷寒。


然而,閔子騫的後母,竟將這些溫暖綿絮分成兩部分來為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做最好的棉襖,而却將閔子騫的那件衣服,塞了一些鬆散而不暖和的蘆花,但他却毫無怨言默默地忍受著。


直到有一天,父親回鄉,要大兒子為他挽車時,因凍得無法動彈,被父親在生氣下的馬鞭一抽,才將蘆花的隱情洩了出來,父親至此,才知後母在他不在時,是如何地虐待子騫,氣憤之餘,便寫下休書(離婚證書)要將後母趕出,子騫連忙跪下,哀求父親說:「千萬別這樣,父親您是經年很少與我們同住,能有母親在家的話,只有我一個孩子受到風寒,如果把母親趕出,那家中便要有三個孩子同時孤單無依了。」


他的父親一聽,被兒子的識大體,不含記恨的胸懷所感佩,便沒有將後母趕出。後母也因而感動,從此對三個孩子都同等看待。閔子騫的孝名也隨著歷史永存在後代世人的口中傳述著。



很多歷史家或民俗家對「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一語都喜於再三吟誦,每每不覺地為之心酸,更何況當子騫跪於父親面前,懇求留母在時,並沒有想到後母是否會悔悟,而對他印象好轉,他完全準備繼續自甘受風寒呢?這種對母親的至孝,對兩位同父異母弟弟們的友愛更是至情至性,心地之善良而忠厚,孝母而又友弟,歷史上像他的人物還不多呢?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禪師見一蠍子掉到水裡,決心救它。


誰知一碰,蠍子蟄了他手指。


禪師無懼,再次出手,豈知又被蠍子狠狠蟄了一次。


旁有一人說:它老蜇人,何必救它?

 

禪師答:蜇人是蠍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


我豈能因為它的天性,而放棄了我的天性。

 

我們的錯誤在於,因為外界過多地改變了自己。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朝末年時期,朝廷腐敗,民間很多有志之士想推翻元朝,因此到處都會發生起義的事情。

 

朱元璋也是其中一位,他最開始跟著郭子興起兵沒有成功。當時出現了一種很嚴重的流行病,因為沒有對症的藥方,所以死了很多人。朱元璋想了個辦法,他不知從哪裡得到了秘方,自己製作了一種藥丸,然後打扮成一個道士去賣藥。

人們買了朱元璋的藥後果然效果顯著,凡是染到此症的人只要服下這種藥丸就會很快痊癒。因此他的名氣就傳開了。

 

不久後,這種流行病就不見了蹤影,可是朱元璋又打扮成道士的模樣出來賣藥。人們覺得很奇怪,於是問他︰「現在病症已過去,你怎麼又來賣藥呢?」

 

朱元璋裝作一付神情低落地樣子︰「!你們不知道阿,又有一種更厲害的流行病要發生了阿﹗」人們一聽都害怕起來,紛紛奔走相告並爭先恐後地來向朱元璋買藥丸,藥丸一下子就被賣光了。朱元璋非常慎重地告訴每一個跟他買藥的人說︰「一定要記住,這種藥丸千萬不要把它搓破了,在這個正月十五的晚上才能把它打開,在那時服下它才能避免傳染到那種可怕的病。

 

朱元璋賣完藥後,馬上回到軍中去佈置一切事宜。


因為人們都非常信任朱元璋,所以都遵循著他說的話去做。一直到正月十五晚上,那些買了藥丸的人才打開藥丸,卻發現藥丸里有一小張紅紙,上面寫著「今晚元宵,元朝該倒,大家起來,殺元朝」

 

那些本來就想反抗元朝的人看了紙條,一下子好像驚醒了一樣,都拿起了利器起義。而朱元璋也早已預備好了兵馬同時起兵,就這樣推翻了元朝。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婆達多的故事

 

來源︰http://www.tglin.idv.tw/epaper/epaper36.htm


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即原始佛教的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的堂弟。他與釋迦牟尼一樣都是釋迦族(Shakya)的王子,時間約在公元前五世紀(此時約當中國的春秋與戰國時代交接之時)。

「提婆達多」是梵文音譯。而梵語裡頭「Deva」指的是「天」或「天神」;「Datta」則意為「授與」。因此「提婆達多」一詞意譯則為「天神所授」,因此有些佛經中以「天授」稱之。

話說釋迦牟尼成佛之後,回到他的故鄉「迦毘羅衛城」。當時由於釋尊本人德範的感召,加上國王「淨飯王(即釋尊本人的生父)」的鼓勵,於是當地引起一陣隨釋尊出家修行的熱潮。在釋迦王族中,阿難(Ananda,提婆達多的胞弟)、阿那律(Aniradha、阿那律佗)、以及提婆達多等人,都在這股風潮下出家為僧。

出家後的提婆達多十分用功修行。他專心致力於讀經、誦經、問疑、受法與坐禪。對釋尊所說的教法,在表面上多能受持。

但經過了十二年的苦修,他仍未證入「阿羅漢(Arhant、意為得受天神與人的供養)」果位。因為他的內心深處,還是潛伏著「貪、嗔、痴、慢、疑」的種子。這些種子雖然被壓抑了許久,然而在遇到足以引發其滋長的因緣時,還是開出有毒的花與結出有毒的果來。

提婆達多嚮往「神通力」。當時有若干比丘已修得「神足飛行」、「自在來往」等種種神通,提婆達多也很想擁有。於是他便向釋尊乞求修得神通之道。

釋尊清楚這位堂弟的性格與貪欲,因此便回答︰「擁有神通又有什麼用呢?重要的該是對苦、空、無常、無我的如實觀照。這才是能使自己解脫的不二法門。」

受到釋尊的拒絕之後,提婆達多轉而向其他師兄弟請教。他先後向「智慧第一」的「舍利弗(Shariputra)」、以及「神通第一」的「目犍連(Mahamaudgalyana)」兩位師兄弟求教,沒想到他們兩人的回答竟都與釋尊無異。

碰了一鼻子灰之後,個性堅毅的提婆達多,對神通力的追求依然不死心。後來,他想到他的親弟弟——在釋尊身旁擔任侍者的「阿難」。

阿難在佛弟子當中,號稱為「多聞第一」。他所聽聞的佛法數量之多,為其他弟子所無法企及。神通的修習法當然也是他所熟悉的。而且阿難本人的個性溫和,當時也尚未證得阿羅漢。他對於兄長的求教動機,並未深刻理解。於是便一五一十地將聽聞到的神通修習法教給提婆達多。

固執刻苦的提婆達多得到神通修習法之後,即到山林曠野裡努力地修習。靠著自身的聰明與堅持,提婆達多獨自一人竟也修出道理來。不久之後,他便能入四禪,又由四禪生起神通力。他終於與某些師兄弟一般,能夠自在地變化飛行、來往於天上人間。

原本對釋尊不能赤心誠服的提婆達多,在擁有神通力之後,自信心大幅膨漲,權力欲也隨之增強。他將釋尊對弟子的「生命導師」的精神地位,視同為世俗群眾的權力地位。提婆達多認為,釋尊能夠普受崇敬與供養,正是因為神通的緣故。而他,提婆達多本人,同為釋迦族的王子,覺得自己的各種條件皆足以與釋尊並駕齊驅,他也應該得到世俗大眾的崇敬與供養。

心生此種想法之後,他逐漸無法安於「教團中之一普通成員」的地位,他想要成為教團的領導者,於是他開始向釋尊索取統轄僧眾的領導權。

釋尊面對提婆達多的爭取,並不認同。他直捷地對提婆達多說︰「僧團中人材濟濟,如舍利弗具大智慧,目犍連具大神通。這兩位卓越的脅侍,我並未將僧團領導權交付與他們,難道還會交給『噉唾痴人』嗎?」

「噉唾痴人」字面意義是「吃唾液的笨傢伙」。據說,提婆達多曾以神通力將自己變化成小孩模樣,與摩揭陀國(Magadha)的太子「阿闍世(Ajatashatru)」嬉戲。當時阿闍世曾吐唾液入提婆達多口中,而提婆達多也不以為意。

提婆達多聽了這一段當眾的斥責之後,相當忿怒。他覺得自尊心受到嚴重的打擊,自此之後,便開始發動他的叛佛行動。

提婆達多刻意交結阿闍世太子。阿闍世並不諳佛法真義,對政治權力的興趣遠超過宗教信仰。他與虔誠篤信佛法的父親——「頻婆娑羅王(Bimbisara)」完全不同,並急於繼承王位。提婆達多向太子展現種種神通變化,使得阿闍世完全折服於這位釋尊堂弟的能力。

由於種種因緣的匯集,提婆達多便提出悖逆不倫的建議,而阿闍世太子也立即應允配合。當時,提婆達多建議他們兩人合作,讓阿闍世篡位為王,而提婆達多也自立為佛。若事成之後,摩揭陀國裡將有一位新王與新佛。

受到慫恿的阿闍世,違背道德倫理與父母親情。他立即動手發動政變,將父親囚於後宮,使頻婆娑羅王不堪酷刑而自殺。發生了弒逆父君的慘劇之後,新王登基,阿闍世終於如願地登上王位。

阿闍世自立為王後,便支持與助長提婆達多的聲勢。而在僧團方面,提婆達多也獲得一批僧眾的響應。情勢逐步發展,經過了一番綿密安排的鼓動,「破僧」之事於焉發生。

在釋尊仍然住世時,僧團分裂為二。許多釋迦族以及年輕的比丘,接受了提婆達多新的口號與想法,跟著這位「新佛」離開了原來的教團,自行遵照「異道」的方式修行。

提婆達多所提出的主要思想,便是具有「苦行」傾向的「五法」,他認為僧徒應該刻苦修行,主張出家人應該隔絕所有的身體享樂,少欲知足、恪守頭陀行、不食三淨肉。只有這樣,才能夠盡快證得涅盤聖果。

釋尊不同意這種違反「中道」原則的修行法,他的教導核心是三無漏學(戒、定、慧)當中的「慧」,而「戒」與「定」只是輔助的法門,更不用說是苦行、樂行的修行規定。而過度渲染苦行的功效,則是一種偏執,並不合佛法的中道精神。

盡管如此,有阿闍世王的背後支持,當釋尊呵斥五法之謬時,居然使許多人認為釋尊是因嫉妒提婆達多,才持反對態度。於是,僧團一分為二,許多出家人都被提婆達多的苦行口號所吸引,自願加入到他的新陣營之中。

面對這樣的破僧局面,釋尊作了多次的開示。而當中最關鍵的轉折點,則是舍利弗與目犍連兩人投奔提婆達多的新僧團。

眾所皆知,舍利弗與目犍連是釋尊最倚重的弟子,堪稱為僧團的「雙絕」。他們兩人的投奔,對提婆達多而言是一件莫大的士氣鼓舞,他熱誠地歡迎這兩人的來臨。

然而,舍利弗與目犍連卻是偽裝投靠。他們藉著提婆達多休息之時,開始向群僧進行策反行動。當時的目犍連展現神通,在空中現形說法,並幻化種種神變以吸引僧眾的注意。而舍利弗也趁機為大眾宣說釋尊的教法。在取得這些僧眾的信心之後,他們兩人便昭告僧眾,希望大家仍能回到釋尊的教團中。

就這樣,有五百位比丘接受了勸導,隨著他們兩人回到原來的僧團。一消一長,於是提婆達多陣營的聲勢極速驟降,而釋尊教團的聲望也因此重振。

提婆達多除了「破僧」之外,更有四次「害佛」事件,最後他也因此賠上了自己這一生的性命。

阿闍王豢養一頭凶暴不堪、經常傷害人民的惡象。提婆達多為了謀害釋尊,便向阿闍世商借,命馴象師在釋尊進城接受供養時,放出惡象謀殺釋尊。

當釋尊與僧眾進入王舍城時,惡象即奔向釋尊,欲加踐踏。這時,其他弟子都驚慌四散,只有阿難一人不離釋尊。但由於釋尊的神通力,使得惡象居然立時變成溫和的馴象,並柔順地追隨釋尊。釋尊就這樣地渡過提婆達多的第一劫。

在以惡象害佛不成後,提婆達多又以重金僱來一位壯漢去謀殺釋尊。當這位壯漢持刀前往釋尊住處時,當時正在經行的釋尊,便以慈心三昧地的力量招呼壯漢。於是,原本擔任刺客任務的壯漢,在釋尊面前自然地丟棄手中兵器,趨前向釋尊行禮,並殷重地懺悔,成為皈依釋尊的佛教徒。

後來,提婆達多又計劃投下大石壓殺釋尊。這次他僱來四位刺客,守候在耆闍山頂上。當他們見到釋尊從山下的欽婆羅夜叉石窟走出時,立刻將預備好的大石頭向釋尊推下去。而在石頭往下滾動時,所迸出的碎片擊傷了釋尊的腳,使他因而流血,但依然沒有成功。這是提婆達多害佛過程中,唯一傷及釋尊的一次,也是佛教史上著名的「出佛身血」的事件。

提婆達多害佛數次皆未如願,頗為懊惱。此時的阿闍世王逐漸悔悟,重新接受釋尊的教化,改信正統的佛教,並與提婆達多疏遠。「新佛」提婆達多所成立的陣營,聲勢則如江河日下,已難以維持教團的規模。

這時候有釋迦族人勸提婆達多向釋尊懺悔。惡心不已的提婆達多靈機一動,竟在自己的十隻手指甲內暗藏劇毒,打算前往拜謁釋尊。他計謀著,如果能夠獲得諒解,他就回到故鄉昆羅衛城為王;若未能獲得諒解,那就作出不軌的圖謀。

於是,提婆達多到釋尊處乞求饒恕。他見到釋尊時即趨前頂禮,並請求寬恕他過去的一切罪行。當時的釋尊自然清楚他的意圖,便默然久久不語。

提婆達多見釋尊以沈默拒絕他的求饒,內心嗔念大動,陡然伸出十指,以抹上劇毒的指甲攻擊釋尊。沒想到他這一突如其來的舉動,害佛不成,反而不小心地擦傷自己的手指,結果卻毒害了自己。

就在這時候,地下突然有大火生起,圍繞著提婆達多燃燒起來。由於事起倉促,提婆達多在危急之時,乃向身旁的親弟弟阿難求救。他呼喊著︰「阿難,我被火燒著了,我被火燒著了!」

看到自己親兄弟先是親手攻擊釋尊,現在又見到他受地獄火所燃燒,一向慈悲卻立場尷尬、無可奈何的阿難,立刻高聲向提婆達多喊道︰「快點皈依佛陀!至心誠心皈依佛陀!」

在生死交關的提婆達多,終於自內心裡發出誠摯的悔意,並從心中直覺生出「南無佛陀」(案︰「南無」是「禮敬」之意)的念頭。但卻由於劇火焚身,在他口中只來得及唸出「南無」二字,即告墮入地獄之中,結束了這一生的性命。

看到自己的兄弟淪落至此,當時尚未證得阿羅漢的阿難,內心悲痛難當。他焦急地向釋尊請示兄長在未來世的歸趨。釋尊指出︰提婆達多將先在阿鼻地獄受苦一大劫(約人間十二億四千四百萬年)。然後在天界經歷於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兜率天、他化自在天等處共六十劫。最後一生,他剃除鬚髮,著三法衣,信心堅固地出家修行,終於證得「辟支佛」果,法號即為「南無」。

對於這樣的結局,阿難在驚歎之餘,不免有些疑惑。他請示釋尊,一身是罪的提婆達多,為什麼在歷於阿鼻地獄一劫之後,下半段生命不再進入「惡道」,而可以在天界經歷六十劫,最後還能證得辟支佛果位?

釋尊回答︰

其一,凡人在彈指之間所發的善意,尚且福報不可思議,何況提婆達多博古通今,多誦佛法?

其二,多聞佛法的提婆達多,雖然遭受三毒蒙蔽,多積惡行。然而,在他初皈依於釋尊的那段期間,也曾有過對釋尊心悅誠服的時候。

由於上述兩類因緣的和合,使他在地獄受報過後,可以不再墮入惡道。

其三,則因為他在臨終之時,曾生起和悅心,赤誠悔改而欲口稱「南無佛陀」。雖然僅唸出「南無」二字即墮入地獄,但由於這一因緣,再加上他個人早年的多聞佛法,使他能在未來世證得辟支佛,而法號為「南無」。

這時,一直在旁的目犍連,覺得有必要將這一消息傳遞給正在地獄遭受煎熬的提婆達多。他向釋尊請示之後,運用神通到了阿鼻地獄。目犍連果然在那裡見到了飽受眾苦凌逼的提婆達多,於是就向他傳達釋尊對他未來世的種種預言。

生前對釋尊桀驁不馴的提婆達多,在地獄中已經徹底改頭換面。對於釋尊的預言,他感到一股溫馨的希望,並使他能安心在地獄承受未來一劫的無數痛苦業報。離別之前,他託目犍連轉達兩層心意。其一是他對釋尊的頂禮與真誠問候;其二則是對親兄弟阿難的感謝之情。


以上,就是現存佛教典藉裡,提到「提婆達多」這位傳奇人物的故事了。這段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十分曲折離奇,但也同時令人體會到原始佛教系統中這種「業感緣起」的基本思想。

然而在本書裡頭所提到,在唐朝玄奘法師到印度留學時,曾有提婆達多的宗派依然存在當地的記載。照這樣算來,提婆達多當年的「五法苦行」,可能還流傳了上千年之久。而提婆達多在自己宗派的描述究竟為何,想必不會是個「惡人」吧?

【參考資料】《印度佛教史》,韓廷傑先生著、文津出版社。 

(發表於 2001.11.20.)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次,釋迦佛和各弟子到了祗園精舍(講堂和修行地方),經過

的佛門功課,各弟子均感疲累不堪,可是這精舍的床舖不夠用,各弟

子於是急急忙忙霸著床舖睡。

 

當時已是深夜三更,唯獨是舍利弗仍然在花園中散步,偏偏踫到了釋

迦佛,釋迦佛隨口問道:「舍利弗,怎麼還未入睡呢?」

 

舍利弗哦哦唯諾的答:「我.我.我,師弟多,床舖不夠,弟子唯有

讓給其他的師弟們。」(舍利弗是僧團中的長者,年紀也八十歲了)

 

釋迦佛於是半夜召集了各弟子,問他們:「甚麼樣的人才可以受上等

的床座、上等的水、上等的飲食呢?」弟子有的說由富有和有身份的

出家人才可以,有的說持律修行者,有些說要佈教說法者……等等,

釋迦佛便答道:「身心只顧行道,不在乎自己已年老氣衰的長者,才

佩享用第一的床座、第一的水、第一的飲食。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22 Wed 2014 00:12
  • 真諦

 

中國的哲學書籍中,常可以讀到所謂「鷄三足」、「手腳爭功」的故事,正意味著人的驅體是次要的,只有真我才是真正可貴的,鷄擁有一對有形腿,仍要受到另一隻看不見、摸不著的第三腿─無形的主宰來指揮著。因此我們生活在此娑婆世界中,須以群的力量,共建出安和樂利的社會與國家,不可各自為政,甚至相互毀謗的。

下面所引的一則外國寓言故事便是:

在某一個鐘錶公司,其中有個時鐘裏的主要齒輪責怪一個小齒輪説:「這個笨傢伙,搖動得這麼快幹嘛!看我們的搖擺有多莊嚴啊!」

接著,這個小傢伙就指著平衡齒輪說:「得了,你看那邊那個小傢伙,至少我比他還強一點。他一下擺向一邊,而後改變心意,再擺向另一邊,又改變心意再擺了回來。」「是的,你看起來是比他們好了一點」然後,他們二個就嘲笑那個平衡齒輪。」

這個平衡齒輪正傾聽著,接著說話了,「好吧!既然你們認為我的工作微不足道,也沒什麼道理,那麼幹嘛我還工作?我要罷工了。」他停止了下來,接著那個小齒輪和大齒輪突然也跟著停了下來。

小齒輪就問大齒輪說:「你有沒有在擺動呢?」「沒有,你呢?」「没有,不知別人怎麼樣了?」「我們全部都停頓了下來!」「看樣子不得不召集一個緊急會議了。」

接著,那個一直擺過來又擺過去的小齒輪說:「現在你們知道,我們都是相互關連的,我們做我們各自的工作。在這裏我們沒有個人的目的。我們在一起的唯一共同目的是要顯示出時間。在我們的崗位上我們都是一樣的重要。有誰較為偉大,又有誰就較為微小?」

文章標籤

tc8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