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孝」這本書的作者是元朝的郭居正,它是影響中、日、韓、越四國民間至深的一本人物記傳專輯,描述中國廿四位孝子的感人故事,其中孔子的學生中就佔了三位(註一),此其中最引人討論,讚嘆再三的便是「母在一子寒」的閔子騫了。
閔子騫,本名叫損,春秋時代的魯國人,生性最為孝順友愛,也是孔子的七十二賢人之一。
他小時候,母親就去逝了,父親再續弦,後母亦連生了兩個弟弟。父親在朝為官,寄些上等綿絮回家盼其妻能為三子平均分配,以禦嚴冬的酷寒。
然而,閔子騫的後母,竟將這些溫暖綿絮分成兩部分來為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做最好的棉襖,而却將閔子騫的那件衣服,塞了一些鬆散而不暖和的蘆花,但他却毫無怨言默默地忍受著。
直到有一天,父親回鄉,要大兒子為他挽車時,因凍得無法動彈,被父親在生氣下的馬鞭一抽,才將蘆花的隱情洩了出來,父親至此,才知後母在他不在時,是如何地虐待子騫,氣憤之餘,便寫下休書(離婚證書)要將後母趕出,子騫連忙跪下,哀求父親說:「千萬別這樣,父親您是經年很少與我們同住,能有母親在家的話,只有我一個孩子受到風寒,如果把母親趕出,那家中便要有三個孩子同時孤單無依了。」
他的父親一聽,被兒子的識大體,不含記恨的胸懷所感佩,便沒有將後母趕出。後母也因而感動,從此對三個孩子都同等看待。閔子騫的孝名也隨著歷史永存在後代世人的口中傳述著。
很多歷史家或民俗家對「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一語都喜於再三吟誦,每每不覺地為之心酸,更何況當子騫跪於父親面前,懇求留母在時,並沒有想到後母是否會悔悟,而對他印象好轉,他完全準備繼續自甘受風寒呢?這種對母親的至孝,對兩位同父異母弟弟們的友愛更是至情至性,心地之善良而忠厚,孝母而又友弟,歷史上像他的人物還不多呢?
留言列表